Skip to content
Menu
Plum Blog
  • Contact
Plum Blog

盲目的AI并不能给产业赋能

Posted on 2019年4月29日2019年4月30日

经常有某某老板告诉我,公司要成立AI中心、算法中心,或类似的中心。我听了大概率会晕倒。

在学术界,AI基本等同于算法。在工业界截然不同,算法只是AI的一部分。

如果你的算法不解决问题,那么在公司里,研究它干什么呢?

当然,你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。但你怎么知道所研究的算法,就一定解决你的问题呢?

或者,你能否准确定义你的问题组成,以及AI在这些问题里承担的角色?

事实上,很多人两眼一抹黑,根本搞不清楚AI落地的场景和能力需求,就匆匆忙忙,人云亦云,组建团队搞AI去了。结果是时间耗掉了,成本投出去了,产出基本没有。

学术界AI吹得热火朝天,今天一个算法明天一个概念,似乎AI就要解放全人类。但这些都是停留在paper上的,哪怕你每天追最新AI会议的论文,在现实中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

AI在工业界追求落地,并不意味着paper上的算法,就能随意整合进你的生产环境。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太多。

我带的一个团队,研究的是业界最新的AI技术,基于手机的深度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和3D重建。动作捕捉算法是用深度神经网络搞的。算法重要吗?固然重要。但是,这个项目能否落地,不止是AI算法问题。还有一系列的上下游生态要打通,比如苹果的开发环境,硬件成像技术,模型的平滑方法,3D渲染能力。这里面不止有数学,还涉及到光学、人体动力学、物理学、生物学、运动学的基础知识。

我带的另一个团队,搞推荐的。你或许认为推荐算法至关重要,一定程度上没错。但是在工程实际中,比算法更重要的是数据。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实时性,比什么推荐算法都有效。不管用LR、FM、xgboost,还是WDL,算法能提升10个点的效果,就顶天了。但是有效的数据改进,能随便提升几十个点。我们花在数据平台建设上的投入,要远大于算法建设。

所以,脱离实际生产环境和具体的场景需求,谈AI在产业落地,是不现实的。盲目的AI计划,并不能给产业赋能,它只会浪费你的成本,降低你对未来的信心。

Print this entry

近期文章

  • 科尼塞克
  • 春天的身姿
  • 元宵节,吃汤丸
  • 云游戏?当然没有前途
  • 玛莎拉蒂,为美而生
  • 春节快乐
  • 农历腊月廿八
  • 农历腊月廿六
  • 小年夜,思故乡
  • 江春入旧年
  • 谈谈苹果产品
  • 空虚与抑郁症
  • 梅花,春天的信使
  • 生日感言
  • 不负时光、不负春风
  • 开玛莎的正确姿态
  • 浪花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
  • 从总裁换到莱万特手记
  • 小寒过后,气温骤降
  • 使用perl读取excel文件
  • 元旦寄语
  • 没有完美的天气
  • 年末了,气温有点燥热
  • 我的岁月我的车
  • 善用bench脚本,远离垃圾厂家
  • 美式咖啡
  • 祥和节日,真爱永存
  • 冬至日,想你的黑夜最长
  • 抑郁症与环境挑战
  • 我想要一所这样的房子
  • Merry Xmas 2020
  • 浪花城迎来寒冷的冬天
  • 怀念Ithaca
  • 该死的抑郁症
  • 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
  • 台山一日游
  • 小区里的喵星人
  • 今日大雪
  • 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
  • 大雪时节,怀念北方的雪
  • 阳光大好,适合在办公室装B
  • 年底了,絮絮叨叨
  • 人生如老车,细思多忧伤
  • 温暖的冬季,一点遐思
  • 南北的景观与人文差异
  • 东北大雪,南方30度
  • 东北之行 — 长白山
  • 东北之行 — 长春
  • 东北之行 — 母校
  • 所谓的闺蜜,恶毒到极点

标签

AI (24) 宇宙与人生 (19) 情感 (191) 技术 (60) 抑郁症 (56) 新冠病毒 (9) 汽车 (23) 生活 (219) 职场 (25) 行业观点 (35) 读书文艺 (30)
©2021 Plum Blog